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一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春雨的色彩》引发的思考

《春雨的色彩》引发的思考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春雨的色彩》引发的思考

  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过,我捧着书本思绪万千地走出教室,脑中还在回想着刚才课堂上的一幕。

  【感谢您浏览人教小语资源网!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pepxiaoyu.cn】

“老师,我觉得小鸟们说得都不对。春雨应该是没有颜色的。因为在下雨时,我把雨点接在手心里,看到雨点是透明的。”聪明伶俐的汪竹寒歪着小脑袋一口气把话说完。他的意见随即引来好几位小朋友的应和。当时我生气地想:这些孩子,真是太缺乏想象力了。我还在心里责怪汪竹寒把大家的思维从文本创设的生动情景中拉到了对雨水常识性的平淡描述上来。但这种念头一闪即过,觉得他所说的正是他平时生活中观察所得的知识和经验,而且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我微笑着点头示意他坐下,并对他的仔细观察加以赞扬。没想到我的赞扬竟让更多的学生认同这一没有美感和情趣的理性回答。

 

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审美的眼光来看春雨。我陷入了短暂的思考,看来我的教学设想得作一些调整了。为了既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文本所提供的审美价值。我顺着他们的思路说:“小朋友们能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观察,老师认为你们说得很有道理。那课文中这一群小鸟看到的春雨为什么是有颜色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鸟们说得有没有道理。”我的设问又使学生们转到与文本的对话中去,学生们都在认真地读着书。不一会儿,急性子的陆凯琳高举着小手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点头示意他发言。她说:“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是因为春雨落到草地上,小草把春雨映绿了。”大概是受了她的启发,平时很爱说话的李煜站起来说:“我知道春雨为什么是红色的,是那些红色的花把春雨映红了。”……(多么严密的推理呀!)这时,一向机灵的张添馨站起来说:“我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不是草儿映绿了春雨,花儿映红了春雨。”“为什么?”“我从课文中读到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看出是春雨把草儿弄绿了。”(好家伙,还真能从课文中找到理由。)“那春雨是怎样把草儿弄绿的呢?”我追着问。她笑着摇摇头坐下了。这时,平时思维敏捷的徐峥站起来说:“上个学期我们学过《雨点儿》这篇课文,我知道草儿、花儿在雨水的滋润下会更绿、更红。”我忍不住为她鼓起掌来,说:“徐峥真会读书,能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想。”这时,调皮的陈琪晖说:“雨水就像我们喝的牛奶,给了草儿、花儿养分,它们才会长得更绿、更红。”同学们听后都笑了起来。(注:我让班中有条件的学生自带牛奶,在第二节课后喝的习惯。学生能够把自己喝牛奶茁壮成长和草儿花儿受到雨水滋润而更鲜艳联系起来了。多么形象的比喻呀!)我也笑着对全体学生说:“听了这么多同学的想法,我们再来看看小鸟们说春雨是有颜色的,有道理吗?”此时的学生已带有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春雨了。这时,我又趁热打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题:春雨是

 

shén me yánsè               zài nǎ l ǐ     shén me zěn me yàng le

 (            )的,春雨轻轻(    ),(                      )。

以上的教学过程,使我深刻感受到一堂生成性的课给学生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思维上的飞跃。同时我也感到在新课程下,教师不但要接受全新的教育观念,更需要让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协调发展。

 

一、教师要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本文教学时,学生的思考与文本提供的价值相偏离,是生硬地拉回还是巧妙地引导,有时真是一念之差。我庆幸,当时我没有粗暴地打断他,让他一颗求真的心得以展现。同时,他的这一偶然行为,使我了解到更多学生的实际状态。通过对他们的仔细观察加以赞扬,在课堂中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氛围。在这种安全氛围下,学生的认识与文本的价值之间的差异得以充分暴露,让我找到了课堂教学新的生长点,引导设计了“小朋友们看到的春雨是没有颜色的,为什么小鸟们看到的春雨是有颜色的呢”这一问题,激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引发学生的思维与文本的第一次碰撞。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感受。学生的认识也有高低之分。在我们成人看来,春雨是被草映绿的、被花儿映红的,好像不符合文本的原意。但站在儿童的立场来看,这是多么合理的解释呀!但显然,这种认识跟文本还是有偏差的。

 

二、把学生看成重要的教育资源,推动课堂教学的生成

 

我们知道知识来自于学习者个体内部通过新旧经验的作用而建构,学习者即教师和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如果把师生、生生间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化为教育资源,就能实现每个生命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我在本堂课中扮演了倾听者的角色,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为我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比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效果更佳,我则在倾听中跟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恰当的评价和肯定。比如在徐峥能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考虑问题时,我发自内心的用语言对他进行了夸奖。对陈琪晖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作形象性的思考,给同学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认识上的提升时,我则用微笑来对他的回答加以肯定。而对认识上有偏差的学生,让他们在生生互动中,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批判和反思,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纠正了认识上的偏差。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如果教师能正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在活动中所具有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并从中看到课堂教学的生长点,使它成为一堂充分生成的课,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气和人性。在这堂课中,使我感受到师生情感上的满足和思维上的活跃在生成性的课堂上得到了保障。因此,如何捕捉教育契机,形成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教学成了我对教学的一种追求。

转载自http://www.hnxcxx.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42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yinianji_486_17547.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